改革是社會發展、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,是順應歷史潮流、符合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,是振興中華、實現中國夢的強國之路。
縱觀古今中外,人類的文明史,即是一部偉大的改革史,不斷為人類文明注入新活力。新形勢下的改革調整,亦是勢在必行!
當前,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。經濟新常態下,面臨著“增長速度換擋期、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”的“三期疊加”嚴峻形勢。
在“三期疊加”提出之前,2013年,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,作出“全面深化改革”的重要戰略部署。
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,也是穩增長、調結構的緊要時期。無論是政府還是企事業單位,都認識到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,從而陸續吹響了改革的號角,順勢而為。
脫鉤政策促協會改革風起云涌
在深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,具體到行業協會如何改革創新,國家已經給出了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改革途徑。
為了革除行業協會職能作為上的沉疴積弊,徹底解決行業協會扮演“二級政府”和“紅頂中介”問題,讓行業協會成為獨立的市場治理主體,今年,中辦、國辦印發了《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》,使我國近7萬家行業協會商會與其相關的各級行政機關脫鉤,可以說也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重要實踐。
行會組織“半官半民”的身份,確曾發揮過統籌協調、管理有效等獨特優勢,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,行業協會政社不分、管辦一體、責任不清的弊端也凸顯出來。
“協會脫鉤”不僅從根本上厘清了行政機關與協會商會的職能邊界,更增強了協會商會的自主性、自治性與自律性,使其將服務的重心從政府轉向行業、市場和企業。
在新常態下,諸多行業領域紛紛挑起改革的大旗,響應國家號召,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。各大行業協會改革如火如荼,聲勢漸旺。
了然可見,新的社會大背景下,行業協會的改革大潮已然方興未艾,各個行業的重要協會、商會,都紛紛拿出全新改革的戰略戰術,力求在這場改革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行業協會的改革與創新,已是大勢所趨。
中國建材聯合會作為建材行業的大協會,作為建材行業的引領者,必須要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的需要,必須在協會改革的風口浪尖上起舞,這不僅關乎一個協會,更關乎一個行業。
建材行業創新改革蔚然成風
新時代的中國建材行業已發展為門類體系齊全完整、具有明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品工業,在國際市場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然而,作為建材生產大國,卻依然存在“大而不強”的現象。同時,產能嚴重過剩,經濟效益下滑,綠色建材發展的滯后、生產占比低、應用范圍小等諸多問題也嚴重阻礙了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。
在近年來“三期疊加”等嚴峻形勢的背景下,建材行業作為我國的傳統行業,其發展形勢與目標也發生變化。調整發展方式、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我國建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我國建材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經之路。可以說,建材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轉折時期。
近幾年,尤其是今年,“改革”在行業內蔚然成風,已然成為整個行業最炙手可熱的名詞之一。
行業內的各大企業,包括央企、國企和民企,都在這場事關行業前途命運的改革大潮中,或起或伏。勇于改革者,起;停滯不前者,伏。
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,也相繼扛起了改革的大旗,以行業的主管部門——工信部原材料司為主的政府部門,在2015年通過一系列的改革,輔助和指導著整個行業盡快擺脫困境,實現轉型。
按照國家政府部門的改革要求,工信部原材料司在逐步簡政放權的同時,卻絲毫沒有放松對行業整體改革創新思路的探索和嘗試。
從年初到年底,工信部已聯合多個政府部門,共同為建材行業的轉型升級,制定并出臺了多項政策、實施了多項舉措。比如,年初發布了《2015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;為加強綠色建材的規范化發展和產業化進程,與住建部聯合發布《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》;為防霾治霾和化解區域水泥產能過剩,與環保部聯合發布《兩部門關于在北方采暖區全面試行冬季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》等。
除了發布政策和行動方案,工信部原材料司加大了主動下基層的力度和次數,通過調研摸底,了解行業真實情況,從而勾畫和制定下一步行業發展的務實舉措。
工信部原材料司的改革創新舉措,影響著各個地方經信委(工信廳)的改革思路和行動,部分省市相關部門在大改革方向明晰的基礎上,也著手進行著各個區域建材行業的改革創新。比如,水泥錯峰生產的執行與貫徹,各相關經信委(工信廳)都拿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區域監管制度。
無論是政府、企業,還是行業協會,在改革創新之路上,必須有領軍者和帶頭榜樣。在政府、企業相繼實施著各自的改革創新模式時,行業協會也一定要有引領者,掀起建材行業各個領域協會、各個地方協會的改革浪潮。(信息來源:中國建材網)